• 產業(yè)門戶
  • 廣告服務
  • 本網站僅為中藥材產業(yè)信息展示平臺,所發(fā)布信息僅供參考,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務

分享

投稿資訊| 從種植端透視白芍后市,這些真相你必須知道

2025-02-28 16:36 作者: 朱楓 12426瀏覽 3評論 12 0 舉報

【天地網訊】

  白芍種植對行情走勢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動態(tài)過程,涉及生長周期、供需關系、政策調整及市場預期等多重因素。本文將結合種植地區(qū)擴展、面積增加、種苗與育種技術升級、新式種植模式等多重因素,通過白芍種植的擴張與產量提升對行情趨勢的影響做以下分析:

 

一、種植區(qū)域擴張與面積增加:供應預期增強

 

  1、傳統(tǒng)產區(qū)與新產區(qū)的雙軌擴展

 

  傳統(tǒng)產區(qū)(安徽亳州、浙江磐安、四川中江、山東菏澤等):盡管亳州近年因低價周期種植面積縮減,預估傳統(tǒng)產區(qū)種植面積約占總面積30%-50%,但2022年后白芍的價格回升,刺激這些產區(qū)藥農積極復種,2026年后新種植面積將逐步釋放產能。

 

圖片1

 

  新興產區(qū)(東北、山西、甘肅、新疆等):因土地成本低和政策扶持,種植面積快速擴張,預估新興產區(qū)種植面積約占總面積50%-70%。

 

  東北:黑龍江、遼寧等地因土地資源豐富,近年成為白芍規(guī)?;N植的重要擴展區(qū),東北地區(qū)產量占全國半壁江山,但受氣候不穩(wěn)定影響,產量波動較大。

  山西、甘肅、新疆:因地價較低且政策支持,種植面積顯著增加。例如,山西、甘肅等地通過套種模式(如白芍與糧食作物輪作)降低成本,吸引藥農投入。

  河南、山東、江蘇:傳統(tǒng)農業(yè)大省利用土地集約化優(yōu)勢擴展白芍種植,尤其在2022年后高收益驅動下,部分農戶轉向白芍種植。

  湖北、湖南、云南:受中藥材市場需求增長帶動,零星種植區(qū)域逐步形成規(guī)模,但因技術和管理水平參差,產量穩(wěn)定性較低。

 

  2、面積增長與供需平衡逆轉

 

  2022年后高價刺激全國擴種,但白芍生長周期需4-5年,2021-2023年新增種植面積將在2026年后集中釋放。若未來需求未同步增長,供應過剩將直接壓制價格。

  

二、種苗價格上漲與育種技術升級:成本與效率的矛盾

 

  1、種苗成本攀升刺激擴種

 

  傳統(tǒng)芽頭種苗價格從0.6元/株漲至1元/株,新品種如“航芍一號”種子價格漲至30元/斤,高溢價吸引資本進入種苗市場,推動種植端擴張。但高價種苗提升了初期投入成本,若未來行情下跌,種植戶可能面臨收益無法覆蓋成本的困境,加劇拋售壓力。

 

  2、育種技術加速產能釋放

 

  航天育種(如“航芍一號”)縮短生長周期至3-4年,畝產干貨從傳統(tǒng)300公斤提升至800-1000公斤,顯著提高單產效率。

 

  技術普及后,單位面積產量增加將加速市場飽和,尤其在2026年后產能集中釋放階段,可能引發(fā)價格踩踏。

 

三、新式種植模式:產量提升與質量分化的雙重效應

 

  1、標準化種植推動產量倍增

 

  2023年《白芍栽培技術規(guī)程》國家標準發(fā)布后,安徽、浙江、四川等主產省聯(lián)合推進標準化種植,通過GAP認證基地提升產量和品質。例如,浙江磐安縣通過技術優(yōu)化,畝產干品可達800-1000公斤,顯著高于傳統(tǒng)種植水平;水肥精準管理、病害防控技術(如“劈壟亮根”法)使畝產提升30%-50%,同時減少損耗。

 

  產量提升疊加種植面積擴張,可能打破當前供需緊平衡,并將長期壓低市場價格。

 

圖片2

 

  2、質量分化與市場結構變化

 

  新產區(qū)(如東北、山西)白芍因技術不足導致質量參差(含量低、外形差),可能形成低端貨源沖擊市場,拖累整體價格。

  而主產區(qū)通過GAP認證的高品質白芍(芍藥苷含量3.5%)雖能維持溢價,但占比有限,占比約5%-15%,難以抵消低端貨源的過剩壓力。

  

四、資本與政策干預:短期炒作與長期調控的博弈

 

  1、資本囤貨與預期透支

 

  2023年因預期供應短缺,資本囤貨推動統(tǒng)貨價從45元飆升至80元,但實際需求未同步增長,庫存積壓可能在未來拋售,加劇價格下跌。

  類似“陽光玫瑰葡萄”的跟風種植風險顯現(xiàn),若2026年后供應激增,資本可能迅速撤離,導致價格崩盤。

  

       2、政策調控的雙刃劍

 

  中藥飲片集采政策要求無硫、高含量標準,短期內淘汰中小散戶,但長期推動規(guī)?;N植,提升總產能。

  若政策放寬質量標準或調整集采價格,可能進一步壓低市場均價。

  

五、綜合影響與未來風險

  1、時間滯后性與市場預期錯配

 

  白芍擴種效應需4-5年才能體現(xiàn),當前高價(2024年統(tǒng)貨80元/公斤)刺激的種植熱潮,將在2026年后形成“堰塞湖”式供應壓力,行情下行難以避免。

  

       2、國際需求與替代風險

 

  白芍出口量近年下滑,若“一帶一路”市場開拓不及預期,過剩產能難以消化。赤芍等替代品摻偽現(xiàn)象可能分流需求,加劇價格競爭。

 

  總結:種植擴張與技術進步的雙重驅動下,白芍行情下行趨勢已初現(xiàn)端倪

 

  短期(2024-2025年):庫存低位與資本炒作支撐高價,但擴種預期已開始壓制市場信心;

  中期(2026年后):產能集中釋放、低端貨源沖擊、資本撤離等因素將導致價格大幅回調,可能重現(xiàn)2018-2021年的低價周期。

  長期:若政策推動需求增長(如出口復蘇或中成藥創(chuàng)新),或可通過供需再平衡緩解下行壓力,但需警惕技術普及后的產能過剩常態(tài)化風險。

 

聲明:上述圖文來自作者朱楓13156288710向中藥材天地網提供的原創(chuàng)信息,本篇文章僅此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,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平臺觀點,且不構成投資建議。

聲明: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(chuàng)資訊,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,未經本網站協(xié)議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站、個人不得轉載、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(fā)布,違者必究!

最新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(fā)言

發(fā)布評論

香砂價格走勢與歷史回顧香砂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經濟作物,其價格波動深受市場供需關系、政策調整及自然災害的影響。回顧過去十年行情:1、2014年歷史高價期2014年香砂價格突破120元/公斤大關...

黃精作為傳統(tǒng)中藥材與新興健康食材,近年來市場熱度持續(xù)攀升。然而,隨著種植規(guī)模的不斷擴張,供需天平逐漸失衡,當前黃精市場正經歷深度調整,供過于求的格局已形成,價格進入持續(xù)下行通道,行業(yè)或將面臨長期...

五一假期將至,延胡索也到了全面產新的季節(jié),近來漢中產區(qū)已經陸續(xù)采挖加工,預計不久新貨即有上市,那么已經在百元高價位上運行了兩年多近三年的延胡索,今年的產量如何?已經持續(xù)數(shù)年的高行情會不會在今年的...

祁木香屬于安國地道特色品種之一,有著獨特的生長特性與市場屬性。因專營性較強,外圍商家關注力度并不高,由于去年春季行情較好,高價猶如一劑強力催化劑,種植面積大幅擴增,生產得到恢復,大量新貨涌入市場...

近年來,云木香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,其價格波動頻繁且幅度較大,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。云木香的價格變化不僅受到供需關系、種植成本和地理環(huán)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,還與資本市場的介入相關。本文將結合歷史行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