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地網訊】
一、概況
土茯苓是中藥材市場上的中等銷量品種,為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,主要生長于我國南方的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,國外主產于越南、老撾、柬埔寨,通過廣西憑祥、寧明的口岸進入國內。其一般生長于山坡、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。性味甘淡,平,具有解毒,除濕,利關節(jié)的功效,主要用于治梅毒,淋濁,筋骨攣痛,腳氣,療疔瘡,癰腫,瘰疬,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,筋骨疼痛。該品藥食兩用,食用是以鮮貨為主,主要是酒樓飯館需求消耗,藥用主要為廠家作為生產原料使用,配方銷量不大。目前土茯苓的資源主要是野生為主,尚無人工栽培批量生產的報道。
二、行情階段分析
土茯苓近二十年來的行情變化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1990年-1994年,這一階段土茯苓的資源豐富,當時國民經濟水平還不高,產區(qū)農戶樂于采收,市場價格在2-3元(粉質統(tǒng)片、下同)之間平緩變化,供求形勢樂觀。
第二階段:1995年-2006年,這一階段的時間期較長,前后達十二年,期間行情價格比前一階段上了一個臺階,主要是社會物價水平、勞動工值的提高引發(fā)土茯苓自身價值的合理上抬,這一期間其價格變化幅度仍不大,維持在5-6元之間正常徘徊,國內產區(qū)資源供應仍顯充足。
第三階段:2007年-目前,這一階段我國經濟水平保持快速增長,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土茯苓的年消耗量也在隨著人們對健康、保健意識的增強而增加,加上上市貨源的遞減,其市價也由2007年的6.5元上下逐年遞漲至目前的14-15元,年漲幅平均在20%左右。
三、應用需求
從常年供應廠家的專營戶分析,土茯苓目前藥用方面干貨的需求量在2500噸左右,這一數(shù)據(jù)最近兩年比較穩(wěn)定。食用方面,因其具有利水滲濕,健脾補中,寧心安神的功效,隨著人們養(yǎng)生意識的增強,被做成的各種藥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,當前這方面消耗的量已超出藥用。總體需求折合干貨來計算,已在5000噸之上。
四、生產、資源分析
土茯苓在我國南方的十多個省區(qū)均有資源分布,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近年能大批量提供貨源的僅剩云南、廣西、湖南、貴州等少數(shù)省區(qū),且年供應量仍在遞減,其它產區(qū)自給都難以維持。國內產區(qū)除木質貨外,粉質貨一般作為鮮品銷往廣東、福建沿海地區(qū)作為食用,藥用近年大部分靠國外進口補充,這方面進口貨的市場占有率遠超于國產貨。
國外產區(qū)越南經過近幾年的陸續(xù)開采,目前也已較難形成批量貨源供應,現(xiàn)在的貨源主要是來自老撾、柬埔寨,流經越南進入我國,該品類似品、偽品特多,進口貨源常發(fā)現(xiàn)有摻雜,導致品質下降。
當前土茯苓的生產現(xiàn)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:
1、社會勞動工值的提高,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多已進城打工,導致產區(qū)勞力不足。
2、土茯苓起挖費力,近年部分產區(qū)干旱給采挖帶來難度,加上收購價不高,收益不如其它勞作,導致產量下降。
3、目前行情,部分產區(qū)野生資源并未得到有效刺激開發(fā),同時市場供應卻顯得不購充裕。
4、國外產區(qū)由于生活水平尚低,農民會有一定采挖積極性,在資源尚足的情況下,進口貨源仍會有量。
五、目前市場狀況
近段時間市場貨源走動較暢,行情也因產區(qū)來貨量不豐而堅中顯升,目前好貨已到16.5元以上。產地、市場經營戶多是隨銷隨購,除非有合同訂單否則不會大量存貨,因為當前資源還不算銳減,只是缺乏一種動力去調高產區(qū)藥農的采挖積極性。
六、后市簡析
土茯苓全年均可采挖,但以清明前后起挖條件較好,該時段貨源上市也相對集中。需求方面,不論鮮貨、干貨未來一段時間內堅挺的局面不會改變,預計只有增加不會減少;資源供應方面,行情將是決定的因素,如果價格仍維持近年的變化趨勢,貨源上市量偏緊的局面將得不到有效改觀,甚至會出現(xiàn)一年不如一年的局面。綜合分析,土茯苓后期遞漲的行情仍將持續(xù)。
(本文出自中藥材天地網信息中心,版權所有,轉載請寫明出自“中藥材天地網”,否則后果自負)
聲明: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(chuàng)資訊,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,未經本網站協(xié)議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站、個人不得轉載、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(fā)布,違者必究!